一、基本情况
1、系部发展史
能源与材料工程系前身为内蒙古工业学校铸造科,1988年更名为冶炼科,2003年学校升格后更名为冶金与材料工程系,2020年更名为能源与材料工程系,是学院七大教学系之一,办学历史久。
2、师资力量
能源与材料工程系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人,高级工程师1人;博士1人,硕士17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师1人,教坛新秀1人,优秀教学团队3个,院级教学名师1人,教坛新秀3人。
3、现有专业
能源与材料工程系现有招生专业10个,分别为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自治区品牌专业、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更名为智能焊接技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中车集团1+X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试点专业、自治区品牌专业)、有色冶金技术(本科)、火电厂集控运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D打印技术方向)更名为增材制造技术、光伏材料制备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储能材料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目前全系有在校学生近1000名。
4、实训室建设
有校内实训室44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 校外实训基地数十家,校内建有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光伏组件制备实训基地,火电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安全教育培训中心、环境检测中心,校外有柳工集团,中车集团、京能集团、华能集团等合作基地。配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模拟教学软件1200多台(套),总价值2300余万元,重点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处于自治区同类专业领先水平,其中焊接专业实训基地是“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自治区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基地”。
5、技能大赛成绩
近五年,在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等国际大赛中,获国际第一名1项、国际第二名1项、国际第三名1项;在各类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41项、优秀奖2项,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模范组织奖1项;在各类省赛、行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优秀奖3项,获团体三等奖1项、优秀组织奖1项;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金奖7项、二等奖/银奖14项、三等奖/铜奖4项、优秀奖2项。学生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完成专利申请6项。
二、服务地区产业情况
能源系所设专业定位为立足于自治区能源电力、冶金、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围绕自治区“煤-电-冶-加”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中的电力、冶金、加工制造产业,以低碳、环保、智造、安全政策为导向,服务于蒙东地区、蒙西地区火力发电、新能源发电、铝冶金、制造加工工业园区和集群化的产业基地,面向电力、冶金及制造加工高端产业的绿色化生产、智能化生产和安全化生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火电厂集控运行
近5年毕业生从事火力发电企业运行岗位300人,设备检修岗位200人,为企业培训运行、检修岗位从业人员800人次,技术服务2项。与京能集团、华能集团合作,建成京能岱海培训中心与达拉特电力培训中心,选配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企业内训师。
2、 焊接技术及其自动化
近5年毕业生从事加工制造行业500人,培训企业转岗人员、新型农民工、退役军人等2000人次,培训中职专业教师200人次,开展职业技能资格鉴定3000人次。
3、 光伏材料制备、光伏发电技术
近3年毕业生从事光伏行业150人,依托校内光伏科普基地,为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500多人次。
4、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D打印技术方向)
近5年培养3D打印技术人才350人,主要服务于内蒙古地区(呼市、包头、乌海等地)及浙江、天津、福州等地区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等行业。未来几年将着力提升学生的对口就业、高质量就业,为安徽春谷3D打印产业园等输送优质人才。依托校内3D美客中心,为中小学生开展新型材料加工技术科普教育500多人次。依托校内3D创客中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多项大奖。
5、 安全技术及管理、环境监测技术
近3年高危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5000人次。已建成安全教育培训中心和环境监测中心,正在申办资质,开展高低压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与素质。为电力、冶金、化工等污染物重点排放单位开展大气、水质、固废等检测与治理服务,保卫绿色北疆。
该系2021年加入我会,是我协会副会长单位。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能源与材料工程系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职园区学府路1号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能源与材料工程系
电话:13847166336
联系人:王宏宝(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