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从身家286亿到重债缠身,彭小峰走下神坛
2016年5月23日,SNEC开幕前夜,彭小峰在一场以“激情跨越,绿能远航”为主题的酒会上,极力推销在他眼中颇有潜力的绿能宝。
他将“互联网+光伏产业+融资租赁”的独特模式,比喻成呕心沥血创造的一个“孩子”。在这个觥筹交错的酒会上,极尽溢美之词地游说、展示。
“推销员”,成了这个昔日光伏大佬在一年前最大的代名词。但绿能宝却无法成为一个省心的孩子。
在一年后的2017年4月17日,绿能宝终于抵不住兑付危机,以一纸逾期公告,将自己送上了舆论的“神坛”。这纸公告带来了投资人的焦虑,也再一次引发了市场对P2P的怀疑。
虽然绿能宝事件发生以后,大量的消息充斥各路平台,但从现有的剖析来看,我们仍然忽视了一个围绕在绿能宝背后,更大的重点所在。
一、“光辉岁月”
曾经围绕在“绿能宝”身上的光环有很多,登陆纳斯达克的上市母公司、美其名曰为“新模式”的互联网+光伏产业、充满说服力的名人效应……
这些光环让绿能宝在最初得到了大量曝光和种子投资人,以致于很多投资人在出事后“一串供”,才发现员原来大家都是踩到了“背书噱头”这条船上。
绿能宝创立之初,恰逢互联网金融热潮期。郎朗代言,中节能、新兴际华、史玉柱、许家印等众多实力雄厚股东背书,让具有绿色环保概念且收益率令人满意的绿能宝风靡一时。彼时,就连北京西单、王府井、中关村等地标位置的大型户外LED显示屏以及地铁的通道内,随处可见绿能宝以“租赁阳光 储蓄未来”为主题的广告。
至今,我们仍能在绿能宝官网上看见这样的荣誉展示:国际顶尖绿色设计金奖、创新商业模式大奖、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新能源分会副理事长单位……
虽然这些奖的出处和成分,我们想可便知,但这些过去的“遗迹”也似乎在证明着绿能宝过去“光辉岁月”的痕迹。
但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宣传了近一年后,一贯高调的绿能宝却很少出现在各大行业会议的场合,代言人郎朗的头像也从官网撤下。
绿能宝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出事的几个月前,绿能宝的内部体系实际已经发生了动摇。”知情人士透露。其中被人议论最多的便是北京、上海两个主要办公地点的相继关闭。
毗邻长安街的国贸中央商务区的CBD国际大厦17层——这个曾是绿能宝北京办公室的高端甲级的5A写字楼,早已看不到在绿能宝出入的相关人员。据该写字楼管理人员称,绿能宝确曾在此办公,不过现已搬走,去向不明。
而据其他跑财经线的记者了解,绿能宝已在2016年11月底将新的北京办公室安置在东五环外的常营。绿能宝内部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士也表示,此前位于上海的绿能宝总部,现已搬回苏州,上海改为办事处驻留。而做出这些调整原因,主要在于压缩成本。
与此同时,绿能宝员工大批离职的消息也开始在业内流传。“不少行业同僚都在抓紧抢绿能宝出来的人。”某国内光伏上市公司高层表示。
而在搬迁办公室,员工离职之外,绿能宝这一年的经营情况也令人担忧。自2016年5月发布2015年年度财报以后,绿能宝母公司SPI便一直未发布任何财务数据。而绿能宝售电业务板块“绿电通”已经于去年8月关闭,就连去年5月底才发布的光伏电商板块业务“绿能桃”也已陷入停滞。
6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常营的绿能宝北京分公司,工位上没人。
所以无论从架构还是业务来看,绿能宝的“逾期”也显然不再是一次偶然事件,更多的是这个企业光鲜表面下隐隐不安的集中爆发。
如今我们再谈绿能宝,看到的更多是“新贵陨落”、“帝国再倾”这样的表述。“因光伏补贴延迟、按照T+30日的方式进行兑付……”这样的说辞,在很多人看来,也已不再那么值得信赖和托付。
而就在公告发布不久,不少投资人群里也开始流传员工大规模离职的消息,绿能宝上海办公室的人去楼空,让绿能宝事件的进展又抹上了一层阴影。
二、盘根错节
上市母公司SPI、全新的创业模式、国家支援项目成为了绿能宝早期发展的三大引擎,但通过层层剥离,我们仍会发现这些光环背后不在少数的隐性问题。
首先是绿能宝背景的不断“跳级”。绿能宝母公司SPI前身为美国一家光伏产业链下游企业,主要从事电站运营和EPC业务。而2011年,由掌舵者彭小峰领导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江西赛维”)以3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PI公司70%的股份,成为SPI的最大股东。
但不久后,随着江西赛维债务的困境加深,彭小峰便随即以SPI为主要平台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这次创业就是以光伏行业为背景、打着实物融资租赁为商业模式的“绿能宝”。
为了使“绿能宝”更具说服力,彭小峰不仅招来了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巨人投资董事长史玉柱等资本大佬为其背书,更是在2016年1月19日,让母公司SPI成功从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TCBB)转板至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摇身一变成为第二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
自此,“绿能宝”完成了从中国某平台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背景飞跃。但这一跃,在很多懂行的人看来,却并不具备应有的“含金量”。
首先是在转板纳斯达克后不久,SPI就交出了一份巨额亏损的成绩单。
财报数据显示,虽然2015财年SPI营收为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4亿元),但整个财年净亏损高达1.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11亿元)。这在创下了SPI历年亏损新高的同时,也让SPI接到了“公司可能无法持续经营”的提示。
虽然绿能宝曾回应称,为了让上市第一年(2016)的业绩更为亮眼,一部分亏损被计入了2015年度的财报中。但事实是从2013年开始,SPI便早已亏损连年。在2013年-2015年间,SPI三年累计亏损高达2.4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1亿元)。至2015年底,SPI营运资本缺口已达8000万美元,此外2016年SPI还有大量到期债务。
推广期内花费巨额打广告、不计成本地发优惠券,以及光伏产业链本身存在的过度扩张嫌疑,不仅让SPI面临着生存危机,也让原本金光闪闪上市背景逐步陷入了蒙灰的境地。
当然,绿能宝身上的吊诡事还不仅于此,从上线伊始,其“实物融资租赁”的模式更是受到多方质疑。
由于光伏电站是重资产行业,一旦投入至少需要8年以上收回成本。所以绿能宝提出的模式是,让普通公众投资者通过购买光伏电站的太阳能发电板,将其出租给太阳能发电企业,从而获得稳定租金收益,同时解决电站开发的资金问题。
但由于光伏电站常常建设在远离投资者的异地他乡,投资者很难真正参与到实物项目中,而仅凭企业营业执照及部分批文,也比其他产品存在更多不可控的风险。
除此以外,绿能宝多个产品承租人与绿能宝本身的关联性,也使得外界对于绿能宝涉嫌自融的质疑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就拿“美桔6号”来说,该产品用于江苏苏州美亮顺源500KW项目一期200KW工程。承租人虽然是美亮电力(苏州)有限公司。但通过查询信息公示系统可发现,这家公司与江苏绿能宝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夏侯敏。同样,像“金桔68号”、“美柚2号”、“美柚3号”等产品的承租人也均为SPI旗下子公司。
根据零壹融资租赁研究中心的投资测评与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1月底,绿能宝平台上线的542个项目中,承租人为绿能宝关联公司的项目就有408个,约占总成交笔数的75%,约占总成交金额的50%。
虽然对于质疑,彭小峰曾在2016年5月发声称:“绿能宝与P2P最大的不同,就是投资人买到的是光伏发电电池板、充电桩等实物,其可靠性要远远大于其他线上金融产品。”但许多懂光伏产业的人却显然不这么认为。
尽管光伏电站属于清洁发电领域,但由于发电成本依然高于煤电,所以我国近几年来的光伏“大跃进”依然需要国家财政补贴才能存活下来。
光伏亿家副总裁马弋葳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虽然一个电站项目在第一年内会获得15%~20%的现金流,但一旦补贴不到位,这些项目的运作就会出现问题。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经济大环境影响,近年来来国家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正在不断创下新高。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仅2015年一年,国家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就达300亿元。而即便是在逐年增加征收费用的情况下,仍完全无法覆盖目前累计的补贴缺口。因此,不仅电站发电的效率、收益会有影响,对于以“电池板购买”为核心的理财产品的兑付,也产生了明显阻碍。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绿能宝在坚持了一年的9%高收益后,收益区间不断下滑至5%这样低于传统理财产品的地步,也不难解释为何绿能宝要在逾期公告中提出“因光伏补贴延迟”这样匪夷所思的理由和原因。
虽然我们不能推断绿能宝的将来究竟是“顺势倒下”还是“东山再起”,但从“十三五”期间光伏电站领域竞争进一步加剧和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迅速下调的大环境来看,那些打着光伏融资租赁业务平台的未来,也许并非那般美好。
三、失效的“二八法则”
事实上,绿能宝逾期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一些羊毛台子停业跑路来得严重,但在P2P这个圈子里引起广泛讨论的原因,不仅在于金额或性质,最大的重点是我们脑中固有的“二八法则”开始受到冲击。
在2016年下半年监管之风频频吹起后,“虹吸效应”、“二八法则”这些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概念被不断提及。
包括很多平台运营者、行业律师和监管人在内的业内人士阵营都认为,在未来一年的监管强风下,P2P将会形成两拨明显的分化。即:规模在前20%的平台将会占据80%以上的市场,其余的企业只能瓜分剩余不足20%的长尾客户和边缘市场。
当然,像绿能宝这样看似拥有纳斯达克上市背景并且拥有完美背书的平台,曾经也是前20%的其中一员。所以绿能宝背后种种迷雾所引发的重要探讨就是:这些“二八法则”的划分是否合理,或者说在未来,这些背景背书的真正意义又在哪里?
我们先以国资为例来看。一年前的今天,像和平、光大这样拥有国企背景的平台仍是香饽饽,很多人也从未想到,这些背景的来源其实是“倒卖”或者“有偿合作”。据知情人士透露,那些宣称具有国资背景的平台往往不由真正的国企入股,而是国企的孙子、重孙甚至玄孙辈。
而在形式上,这些所称的“入股方式”也颇具特色。这些国企负责人往往和平台达成一道“买卖”协议,以有偿加盟的方式来互认对方。虽然国企会帮平台过一道“注册资本实缴”关,但一旦出事,这些国企“救驾”的可能性便十分低。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3月,国资企业通过多级股权层级结构,参股或控股的P2P网贷平台高达181家,但其中停业及问题平台已达到了22家。
另一大块还有趋之若鹜的上市潮。
虽然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让2017成了上市行为集中爆发的一年,但成群结队的登陆,却让人不禁思考起背后“拔苗助长”的思维。
在与许多冲击上市的企业人员对话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如果不是生,那么就是死”的结论。对于很多被卡在瓶颈期中的平台而言,如果能够顺利通过上市,那么就能在短期内快速跳出市场泥潭,尽快获得进一步扩张的资金,解救平台于尴尬的境地。反之,就很有可能因为自身造血能力的不足,被打翻在这个风雨欲来的浪潮中。
所以很多平台的上市,并不是自身发展水平到了及格线,而是以“拔苗助长”的姿态加速表面的成熟度,好应付接下去的各种大风大浪。
所以可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和以这些大环境为准所划分的“二八阵营”,又会有多少的可信成分呢?
母公司躲过退市的命运
美国时间8月25日上午,绿能宝(亦称为阳光动力,SPI)对外宣布,纳斯达克交易所已接受了绿能宝继续在纳斯达克交易的申请。当天,绿能宝股价蹿升至0.42美元,涨幅为10.5%,不过该股价仅相当于三个月前的约六分之一。
纳斯达克最新的通知显示,尽管已允许绿能宝继续交易,但这家中国公司还需要遵守多项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在今年9月30日前,向纳斯达克听证会提交一份书面的说明,详细列举包括公司审计情况、特殊事项等在内的信息。此外,绿能宝还需要在10月27日前,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20-f报告,该报告是针对注册地不在美国的上市公司所要求的年报。
除此之外,听证会还要求绿能宝提交有能力长期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的说明,并在此期间及时公布公司所发生的任何重大事项。如果听证会认为绿能宝持续交易的能力存在问题,其有权重新考虑允许公司股票继续交易的决定。
一旦绿能宝无法履行听证会提出的上述条件,公司的股票将有可能在纳斯达克被终止交易。此外,纳斯达克的上市和听证审查委员会有可能会改变听证会对绿能宝所做的决定。
绿能宝事件的发生实其实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在所谓光鲜亮丽的背后,我们一次又次地看到了光怪陆离的内核和本质。
这就像我一贯的观念那样,既相信希望在,但也对这个未成熟市场理性看待。不论是做一个成功的运营人还是一个聪明的投资者,我们看到的不应该只是说辞的表面,还要拨开迷雾瞧瞧背后的世界。
来源:UC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