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内蒙古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办事大厅消息,6月16日,内蒙古液态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全球首个亿吨级液态阳光绿色甲醇制造项目”撤销。
图1 全球首个亿吨级绿色甲醇项目撤销公告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办事大厅
据爱企查显示,内蒙古液态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22日成立,由吉利旗下浙江醇氢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运达股份、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内蒙古阿拉善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持股,吉利为实际控股股东。
表1内蒙古液态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股东结构
图片来源:爱企查
2024年1月18日,被誉为“全球首个亿吨级液态阳光绿色甲醇制造项目”获备案。该项目总投资185.3亿元,计划建设起止年限为2024年07月至2026年08月。项目一期建成年产绿色低碳甲醇50万吨示范项目,二期建成年产绿色低碳甲醇500万吨项目,远期规划总体形成年产1亿吨绿色低碳甲醇产能。
同年10月27日,内蒙古液态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阿拉善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首期10万吨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阿拉善高新区举行。据了解,该项目为全球首个亿吨级液态阳光绿色甲醇制造项目的一部分。
根据合作四方签订的协议,各方将共同推进地方甲醇经济产业及绿色低碳交通建设,联合打造绿色能源“电-醇”制备应用全产业链,建设零碳甲醇重卡燃料生产应用一体化示范基地,并实施“1.2.3.3生态战略”。
“1.2.3.3生态战略”,是指醇氢生态科技以车辆推广为核心,围绕资本与产品市场双轮驱动,绿醇制备、甲醇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能源开发绿色甲醇三步走的战略,最终打造万亿级价值的中国特色绿色生态产业链。内蒙古液态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醇氢生态科技绿色甲醇“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即,从过去的煤制甲醇,到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再到未来以风光电为主的绿色甲醇。
图2 项目2024年1月18日备案公告
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办事大厅
项目采用绿色低碳甲醇制备核心技术,将CO2与H2混合经加压后一步法合成甲醇,通过在地方大力发展甲醇生态,形成产业联动发展格局,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绿色甲醇生态体系,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地方绿色低碳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是要把内蒙古阿拉善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
液态阳光能源科技就是以风电光电等完全可再生能源来制备绿色甲醇。立足阿拉善盟当地约13亿千瓦风光电资源(可利用资源量超13亿千瓦,远景资源量超30亿千瓦),最高可年产2亿-3亿吨绿色甲醇,如将这些绿色甲醇替代汽柴油作为车用燃料,大约相当于5个大庆油田的石油产量,每年可减少原油进口2亿多吨。这个规划看起来非常宏伟。
这不是吉利第一个‘绿色甲醇’项目,2023年2月22日河南省政府网站就报道了吉利“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在安阳投产。项目总投资8亿元,每年可综合利用焦炉煤气3.6亿标准立方米,生产甲醇11万吨,联产液化天然气7万吨,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6亿元。因为该项目每年可“吃掉”16万吨二氧化碳,被称为‘绿色甲醇’。
显然,采用工业副产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在工艺上的障碍要小得多。不过,替代能源的目标是可再生能源制氢再合成甲醇、氨或SAF,或生物质制甲醇、SAF,所以,阿拉善的项目显然更加贴近碳中和目标。
氢能或氢基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即是目前全球碳中和的需要,也是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需要。因为氢能在现有标准体系下的储运成本及安全管理难度,再加上国际海事组织将绿色甲醇和绿氨列入船舶替代燃料,于是绿色甲醇作为绿氢载体的清洁燃料便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液态阳光项目涉及电-氢-化工耦合,目前全球尚没有达到设计产能的项目,需要通过示范项目优化工艺和系统,尽管该项目对建成时间(2024年7月-2026年8月)内完成的进度模糊(一期?二期?远期?),但两年之内完成哪怕是小规模连续生产也需要克服诸多未知的发生,更不用说‘全球首个’亿吨级绿甲了,这一单个项目超过全国产量(2024年中国甲醇产量达9182.2万吨)的目标是否经过论证都存疑,执行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
在能源体系重构的今天,任何理论上有支撑的低碳能源替代方案都值得探索,但任何时候创新都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动不动就对非成熟技术提出‘全球首个’或‘规模最大’更容易给起步阶段的产业带来挫折感。
只要有市场,中国制造从来都不缺产能和规模。目前氢能或氢基能源最需要的不是大项目和尖端技术,而是可以复制的产业化流程和经验。我们没有必要在产业发展初期对没有验证的技术和工艺拉大旗扯虎皮,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探索。
6月5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的通知》,通过重点项目探索氢能的运行经验,我们期待下一步氢能和氢基能源在保持热情的同时可以回归理性,尊重经济规律和科学原理。